锂资源全球储量丰富
锂是目前已知的最轻的金属,由于其高活性和易燃性,常被应用于多种工业领域,如陶瓷、玻璃、润滑脂等,被誉为“工业味精”。而随着全球“双碳”目标的推进,许多国家已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组件之一,行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而由于锂拥有各种已知元素中最高的标准氧化还原电极电势,适用于电池和储能领域,所以被全球市场公认为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白色石油”,并被我国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
锂虽然被称为“稀有金属”,但它在地壳中的丰度约为0.0065%,在金属中排名仅次于铜。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最新数据显示,全球锂资源总量为9800万吨,全球锂资源储量约为2600万吨,折合碳酸锂当量约为1.38亿吨。如果按照2020年全球大约40万吨LCE供给量和需求量来测算,锂资源储量的静态保证年限目前已超过200年。
由于具备高活性,锂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从形态上来看,锂可主要分为卤水锂和硬岩锂两大类。硬岩型锂资源主要以锂矿石的形式存在于锂辉石、锂云母等含锂岩矿中,卤水型锂资源主要以盐湖的形式存在。而在这3种主要锂矿资源中,盐湖卤水约占了全球锂资源储量的80%,锂辉石和锂云母矿则占比较少。此外,除了硬岩锂和卤水锂,锂资源同样存在于黏土型矿中。据相关数据统计,2022年,全球锂矿提锂占比超过50%,仍然是最主要的锂资源供应来源。盐湖卤水资源则因其相对较低的提锂成本和大量的锂资源储量而被加大开发力度。
中国锂资源储量丰富,据USGS统计,2022年,中国锂资源量为680万吨,位居世界第六;而锂资源储量为200万吨,位居世界第四。其中,盐湖卤水型资源约占我国锂资源的79%,主要集中在我国青海和西藏地区;剩余资源则以硬岩型存在,锂辉石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川甘孜州和阿坝州,锂云母资源则主要集中在江西宜春地区。
国外的锂资源具有品位良好、分布集中的特点。澳大利亚是全球锂辉石矿的主要分布地,锂矿资源优质,且开采历史悠久,一直作为全球锂矿资源的主要产地之一。由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等国组成的南美洲锂三角区域则是盐湖卤水的主要分布地,其锂资源储量约占据全球的50%,并且因其盐湖镁锂比低、锂离子浓度高、品位较高,从而降低了提取锂的成本。非洲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成矿条件好,人力成本较低,探测潜力巨大。此外,欧美地区由于其坐拥的锂黏土资源,锂矿资源同样具有可观的发展前景。
锂盐及中游产品挑起产业“大梁”
作为锂矿资源加工后的直接产品,锂盐主要用于锂产业链中的中游正极、下游锂电池和终端新能源汽车的应用。锂盐主要有3种——碳酸锂、氢氧化锂、氯化锂,而碳酸锂和氢氧化锂按照品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电池级和工业级两种。锂产业链的中游——锂电材料,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四大材料组成。其中,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从而进一步影响电池的综合性能;金属锂和六氟磷酸锂则分别可用于锂电池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目前,正极材料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三元正极材料和磷酸铁锂,对应市场占比超过90%。三元材料中应用最广泛的是NCM523,近年来,NCM811和NCA系正极因动力电池高镍化趋势占比在逐步提升——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2022年,NCM523的产量占比高达42%,NCM811和NCA系合计占33%,而NCM111和NCM333仅占5%;而据研究机构EVTank测算,2023年NCM523的产量占比将随着高镍化趋势降至33%,NCM111和NCM333缩小至2%,NCM811和NCA系正极将提升至45%。
锂终端需求未来可期
锂产业链中的下游和终端应用主要由锂离子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储能领域组成。其中,锂离子电池主要分为动力锂电池和容量性锂电池;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动力锂电池是其最主要的供能来源。近年来,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在电池技术不断突破和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渗透率已由2020年的约3%增长至约13%,而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高达27%。此外,储能领域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正在大力发展,有望成为拉动锂资源需求增长的第二驱动力。